11991-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0):R1为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特征值为(-1,0),R1(0)表示在规则(规章制度)下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比如: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这是每个人必须做的R1(0)。

什么是责任域思维?边界思维,评价思维,交互思维与理念思维(一)

责任域思维是《责任动力学》思维模式中的一种,如下图:

它是基于四种责任属性的延伸概念,它们与四种责任内涵成对应关系。

部门里有个大学生,作为他的指导老师,他曾请教我过一个问题,他说,陈老师我怎么才能快速掌握管理的精髓呢?你还别说,当时我没回答上来,因为我当时想好的答案只是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监督、领导、沟通、控制、激励),可一深想,感觉还是有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伴随了我很久,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上面那张图,恍然大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责任思维模式有很多应用,本人对管理比较感兴趣,故而才有了以下的实践。


首先是,责任边界思维。

什么是责任边界思维?

边界其实就是工作的界限(包括管理),通俗地说就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作为管理者具备这种思维非常重要。

我跟你讲个亲历的真实案例。

那是公司上市前老板责成人资做绩效薪酬改革。改革实施到薪酬调整环节,为保证公平分配,人资要组织各单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就是说看看哪些岗位价值相对较大。这个活动虽然是人资主导,但配合部门也很重要。当时有两个领导(一个是行政总监,另一个是销售经理)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你人力资源部就是管工资的,做好薪酬分配理所当然,没必要拉上其它部门来掺和。

注意,人力资源部就是管工资的这句话,你听着很对是吧,任谁听了都对,其实他们巧妙地偷换了概念,本质是不想配合。咨询顾问是很水平的,他们在方案中已经明确了配合方的相关职责,而且多次组织开展培训宣传。按理说,不管哪个干部,管理改革推进到这个程度,你应该敏感到职责已经有了变化。可就是有人“顽固不化”,坚持己见,由于这两个干部配合得很别扭,最终被老板拿下了。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作为管理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绝不是自认为的那么简单,要做到动态地认识这个问题,必须建立边界思维才行。

边界就像一张地图,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或需要,变大、变小,但界限却很清晰,它体现了你的角色责任。

那么边界思维该怎么建立呢?

对,从分工开始。

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开篇就提到了“社会分工”。当然,组织设计是人力部的专业事儿,不再多说。关键是分工,分工体现在岗位说明书上,实践中,我发现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这份文件。经常搞成“两张皮”,你写你的,我做我的。其实岗位说明书也是红线制度,告诉大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允许做。这样员工才能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的做事。

组织中的每个人,如果不受控制,这件事也做一做,那一件事也做一做,但每一件都浅尝辄止,很可能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却都浪费了。

所以,员工有边界思维,按职责做事,才是最经济、最高效的。


第二,责任评价思维

什么是责任评价思维?

评价也称衡量/考核,作为管理者,员工的所有工作都要通过衡量来确定成果/业绩。

比如,组织在实现远期战略之前,都会分阶段的获取一个结果,比如企业经营追求的年度利润。

如何获取阶段成果呢?

这就要将目标进行层层拆解,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阶段性小目标,最后完成整体目标。从上往下拆,一拆到底,从集团到子公司,到部门,到团队,到个人,把公司目标拆到个人目标。

为什么要有责任评价思维呢?

从管理角度看,责任评价思维有两个作用,一是战略纠偏;二是公平分配。

先说第一个。

有位制药企业的质量工程师跟我聊起过这样一件事。较早以前,新建制药企业必须通过GMP(国家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认证。他们公司的技术总监很专业、也很有经验,在企业实施GMP认证前,她建议公司把所有生产车间全部按规范进行改造,以便统一认证。当时的情况是,股东们只筹集到了一条生产线的资金(分阶段认证也符合国家政策)。

可是技术总监很坚持,她认为当前就是借钱也要把所有生产线全部通过认证。其实技术总监的议案并没有大的错误,关键是董事会早已有了其它安排(还要收购另外一个药厂)。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为技术总监她是知道的,但是她缺乏责任评价思维,她没有意识到企业的阶段性发展成果与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一期投资多少,什么时候产生利润,以及产生多少利润才能支撑下一步的发展等等。所以她常常受到董事会的批评,最终导致离职。

(公平分配比较好理解,暂略)

责任评价思维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呢?

建立责任评价思维要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指标、二是目标。

指标是方向,目标是点位。打个比方,指标类似于办公用的格尺,目标就是格尺上的刻度(再加上时间)。我们来实践一下。

比如,撰写年度工作总结,对于这项工作,请问,评价它的指标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我们先说指标,衡量一项工作的维度常规有四种,1、时间;2、数量;3、质量;4、成本。

很明显数量和成本不用太关注。

时间指标可确定为:总结提交的延迟天数,目标暂定为0天。

质量指标可确定:被总经理退回修改的次数,目标暂定为1次。

你体会一下,假如工作上有了这种成果意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努力?

所以,责任评价思维就是通过确定指标、明确目标、衡量成果的动态过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


第三,责任交互思维(待续)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0)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责任域思维模型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