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第二现象:R2R中的责任主客体变化分析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为什么员工做同样一种工作,做做就变成了相互指责呢?
事情是这样的,我安排部属轮流当老师,把自身工作实践做成PPT讲给大家听。刚开始大家都很主动,也很积极,很快,PPT课件就发给我了。因为我的要求是开放式的,并没有格式要求,主要希望大家发散思维,所以,“五花八门”再所难免。可是,大家轮流主讲后,我认为不错的,大家感觉不好,我认为讲得一般的,大家却认为还不错。难不成是我的思想出了什么问题?
刚好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责任R2R公式,何不试着分析一下呢?
首先,分析前得把边界再复习一下:
R2R表示在一个特定的责任现象中存在的两个责任人,各自会有不同的责任表现,形成了16种工作流程模式,每个人的责任主客体位置也在随时变换,责任第二现象就是针对这种责任主客体位置变换而存在的还原责任现象中的工作流本质规律的公式集合。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往往是因责任主客体变化的结果导致。
责任第二现象讲的是两个人在一个特定现象R2R中的冲突、竞争、合作等价值交换评价的本质规律,因此,R2R=? ,?后面是用一个成语或一句话表达两者在同一个责任现象中不同的责任高低阶价值交换的评价规律。比如,R3(+1)2R3(+1)=投桃报李
注意上面:“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往往是因责任主客体变化的结果导致。”
以下内容就是讨论这个:
1、在开始之前,所有部属都是责任主体,我是责任客体,所以他们都要对自己的PPT负责,同时也要对”我“进行评价高阶,否则这项任务就落实不下去了。
所以,R2R公式为:R1(0)2R1(0)=这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工作模式,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完成任务,不受他人的干扰和影响。责任主体是员工,责任客体是我。
2、PPT讲解开始后,部门员工变成了责任客体,因为他们都要对对方的授课负责,同时也要对其他评价人满意,比如,我。实际评价结果分成了两派,一个评价是符合我的理想期待;另一个评价是水平较差。
所以,R2R公式为:
R1(0)2R4(C)=每个人都超越了自我,不受制度规则和组织利益的限制,不满足平庸,追求理想和价值创造。责任客体是我,责任主体是员工。
R1(0)2R2(L)=员工之间开启了竞争模式,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能力或者角色为依据,对同一个对象负责,不考虑他人利益,只追求自己认可的效率。责任客体是员工,责任主体是授课人。
3、PPT讲解开始后,每个人再次变成责任主体,每个人都知道要对自己的授课过程负责,同时要让同事们(评价人)满意。这时,评价结果又分成了两派,一个评价是水平高,且符合我预期,责任客体是我,责任主体是授课人;另一个评价是水平差,因为他人水平高就证明了自己水平低,责任客体是员工,责任主体是授课人。
所以,R2R公式为:
R2(N)2R4(C)=部属与我达成了默契的合作模式,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了努力,追求创新和价值。
R2(L)2R4(c)=部属之间选择了互相影响的模式,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私心评价而对方的能力水平不行,从而提升自己的机会。这也是矛盾和冲突的根本。
4、在完成任务之后,部门员工又变成了责任客体。。。。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