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9-作者:企业管理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2(N):R2能力责任,努力做的,表示一件事情的结果会有程度性的差异,R2(N)表示在做一件事情中,离目标的差异化越大,所表示的N值越高。比如:公司定的目标是10万,小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月底的时候做到了100万,勇夺第一!

刘备如何面试诸葛亮?管理层一定要学
2015-11-19 管理技巧

从躬耕于南阳,到坐镇蜀中的丞相,诸葛亮的成功与刘备不无关系。刘备是如何“面试和聘用”诸葛亮的?


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它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才,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所以他是60后,当时47岁,而诸葛亮生于181年,是80后,当时27岁,两人相差20岁。那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招聘到80后的诸葛亮的呢?这段人间佳话,又带给我们今天的企业招聘管理怎样的启示呢?


刘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与曹操相比,刘备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不强。刘备意识到了智谋之士的重要性,他心里非常清楚,他要取得快速发展,扩大自己的地盘,急需一位职业经理人来辅佐他。


这位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具备刘备及身边人所没有的条件:有较强的战略眼光;有较强的分析思维;有较强的求职动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招聘


三国时期不像现在手机、网络什么的这么发达,所以招聘的渠道和手段相对较少。像刘备这样的初创公司,典型的三无企业(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品牌),内部培养来不及,外部招聘找不到,因此选人必须另辟蹊径,而他的招聘定位也十分准确:


1、打着刘皇叔的旗号,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要成大业,必须要有一块像模像样的牌子。


2、主动出击,定点搜寻像刘备这种创业型公司,如果守株待兔,人才主动找上门来的机率是很低的。所以他就采取熟人推荐、挖别人墙角两种方式来主动网罗人才。


3、树立雇主品牌,刘备三顾茅庐中的种种细节,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


刘备为什么看中诸葛亮


1、看学历,这得从他的老师说起。诸葛亮的老师到底是谁,众说纷坛。但是,与刘备的老师卢植(官至尚书)、曹操的老师乔玄(官至太尉)、许劭(著名人物评论家)等官方名士相比,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知名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说刘备、曹操是985高校毕业的,诸葛亮只能算二本毕业。在学历上,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优势。


2、看出身,诸葛氏在荆襄地区是望族,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他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3、看气质,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小诸同志颜值爆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他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助理。综合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高富帅。


4、看才学,认识诸葛亮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他的老师司马徽评价他: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5、看志向,诸葛亮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说明他志向远大,是有意要出来当官的。


通过以上分析,诸葛亮虽然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待业青年,但却是一个高 潜质人才,既有才学,又有人脉,求职动机又强,符合刘备招聘条件中的前四条,所以刘备要选他。


刘备那些地方吸引诸葛亮


1、有远大抱负,对于老板来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老板有抱负,下属跟着你才会有肉吃。


2、发展空间大,像曹操、刘权、袁绍集团人才济济,诸葛亮这样的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会受到重视。但在刘备这里,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3、刘备有诚意,不光是上门拜访三次这么简单,就是在今天来看,让一个60后的老板去找一个80后的应届毕业生,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且每次上门,关羽、张飞都不耐烦,而刘备总是很沉得住气。特别是最后一次,刘备见诸葛亮之前还特地吃了三天素,简直就是把诸葛亮当男神的节奏。


刘备是怎样评测诸葛亮


1、是面试方法恰当,刘备在面试诸葛亮时,问了一个问题:“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表面上看是在向诸葛亮请救,实际上是在考察诸葛亮的战略思维。


2、是面试流程严谨,在面试前刘备做了背景调查。面试时,刘备先考察诸葛亮的能力,之后再谈入职一事。这样一整套流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衔接顺畅,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恰到好处的。


3、是注重试用期的管理,刘备把诸葛亮招聘进来之后,没有不闻不问,而是“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这是一举三得,一来讨论了业务问题,二来进一步考察了诸葛亮的能力,三来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起到了激励作用。


来源:创业千人团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2(N)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