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犹太人如何"读一本书", 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那么聪明
每天同读一页经书,一轮完成之后再从头开始,而阅读的方式是在各种问答、评论、解释之中爬来爬去。宗教犹太人的文化人格是我无从进入的。
他们完全是为读而读,为研习而研习,因而也就废掉了对成就感的希求,淡忘了时间的流逝。学习,倒真的成了一种与功利完全脱钩的行为。
后文附有著名出版家、犹太智慧应用专家,中国犹太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贺雄飞先生对犹太智慧的精彩解读:
犹太人最伟大理想是什么?
犹太文明的核心在于什么?
希特勒为何要屠杀犹太人?
犹太信仰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犹太人为什么那么聪明呢?
犹太人是这样"读一本书"的
文:云也退
2012 年8月,我在以色列赶上了第十二轮“达夫·约米”——Daf Yomi是全世界宗教犹太人共同遵守的一个习俗,每一天,所有参加者都读相同的一页塔木德,读完全部大约需要七年半的时间,因而每一轮“达夫·约米”期 满,这些犹太人就要呼朋引伴,向一些重镇聚集庆祝。Daf Yomi的意思,就是“一天一页”。
在斜对着梅纳 赫姆·贝京纪念馆的交叉路上,我拉住了一个极端正统派打扮的小伙子问路。他最多不过25岁,是刚从英国飞来的。算一算,一个成年人以其平均年龄而言,一生能逢到十五次奥运会,而达夫·约米至多不过八九次,我在那人的脸上看到的光彩,不知是来自初到耶路撒冷的兴奋,还是因躬逢传说中的庆典而激动不已。
耶路撒冷虽是核心城市,却未必有比如美国犹他州一个体育馆里聚集的庆贺的犹太人那么多。他说,他是跟着一个“团”过来的,我想大约就是他所在的宗教学校给每人订了机票。那天是周四,错开了安息日时间(安息日严禁坐机动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假如不巧赶上了,或者,飞机在飞行途中的时间正好触碰到了周五 晚到周六晚这24小时,这可怎么办?如果飞机起飞或转机时误了点,他们掐指一算,发现不妙,是不是还要铁青着脸集体去办退票?
我只知道他们出一趟远门不易,难怪这个英国犹太人显得浑身轻松,捂住全身的黑袍服也不显得太压抑了。他用非常标准的英语简介了他来此的目的。我知道,自从1923年这一习俗创办以来,至今是第十二轮届满。而就在今晚过后,第十三轮“一天一页”立即开始了,连个放暑假、喝一通宵葡萄酒的工夫都没有。此时,我想起了犹太人的时间观:终结即开始,未来包含了过去。
博尔赫斯有篇名文《沙之书》,在大型的沙滩,你总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小孩拖着一个耙子把沙子上的痕迹耙掉。特拉维夫大学里也有个用沙子做的装置,是一个沙盘钟面,沙子匀速流下,形成一个钟盘,旋即被同样速度滚动的指针推平,循环不止。我曾在这装置前站了很久,冥想“生生不息”的涵义。我们在看到新生的时候一般不会想到死亡,在遇到死亡时,则根据随便捡取的信仰资源,想象或祝愿生命在另一个世界复活;而犹太人却不一样:他们的文化里没有“来世”一说,所有的因果盈亏全在此一世完成,但是,万物万事对他们而言, 只要发生,立即就获得当下的两重意义,下降即上升,结束即开始,甚至黑即白,此即彼,死亡即新生,反之亦然。
我有时会上豆瓣网看看,它标榜让你“找到和自己同读一本书的人”,而眼前的这些人,每天都知道谁在和自己读同样的一页书。说起来真有点“不明觉厉”:比如你去看一场演唱会,看到这么多人和自己拥戴同一名歌手,沉浸在归属的幸福之中,可散场以后你根本不晓得他们做啥去了;基督教徒也得聚在一起时才阅读同样的文字;而宗教犹太人,一个天涯一个海角,根本不用沟通,就能借助文字互相走进别人的心里,他们要是想一起做点事,还能有做不成的么?
达夫·约米进入到他们的生活起居里。每天必做的功课除了祷告,还有学习和思考。Talmud这个词的词源就是“学习”一词的词根,塔木德的核心,即“密希 拿”,是一种汇编的口传律法,是对托拉的律法性补充。你看到“律法”二字,便想到权利义务,想到强制与惩罚,你必须怎样,你不能怎样,否则你就要如何如何,等等,一个个斩钉截铁的陈述句。没错,犹太教的核心的确是律法,然而这律法却奇妙得很,其中不仅充满了问答,而且总是一问多答。
“每个晚上,我们从什么时候起背诵施玛(祷文)?”塔木德中这么问。回答:晚祷文可以从耶路撒冷圣殿的牧师去吃特穆拉(他们专用的饮食)的时刻开始背诵,也就 是说从黄昏开始。然而,这个回答之后,另外还跟了三个回答,都来自不同的宗教权威,而且就连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不一样。第一个回答是:你可以一直祷告,直到夜里第一次打更结束;第二个:你可以一直读到半夜;第三个:你可以一直读到破晓,第一缕阳光出现。
后面三个回答,对第一个回答是纠正,是替换,还是补充?怎么理解字面的意思和字背后的精神?这都是“一天一页”需要琢磨的。为了引导你的琢磨,塔木德还准备了更多的文本:密希拿里每一篇文字,都伴有一篇革马拉,篇幅要比那则密希拿长很多。革马拉是一份讨论记录,这是在公元200—500年间,居住在巴勒斯坦和巴比伦(即今伊拉克)的犹太学者对这段文字的讨论。这两个地方,当时分别处在罗马和波斯的控制下,生活在那里的犹太人处境较为优裕、安全,因而有可能 “坐而论道”,并把讨论的结果,各方的意见,都书写了下来。
自然,每个人抓住一点,各自引申,最后意见会分歧 得如同珊瑚丛一般,而犹太人又敬重一切知识权威,是个权威的意见都要留档,后人再讨论时可以自由引用。一般情况下,塔木德会告诉读者,哪种说法是最具权威的,但是其他解释并未消失,或者被忽略,它们是反对者的武器,争议发生的源头。联想到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九人”针对某一争议投票表决时,那些未被采纳的反对意见也得到保留和参考,这很有点犹太风格,能令美国法系始终是一个活的机体。
每天同读一页经书,一轮完成之后再从头开始,而阅读的方式是在各种问答、评论、解释之中爬来爬去。宗教犹太人(他们只是全体犹太人中的一小部分)的文化人格是我无从进入的。常规情况 下,我们学习,是为了有所获,得到一门新技能,获取一个从业资质,至少得有点成就感。可是那些奉行“一天一页”的人,对他们而言,研习塔木德并非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研习本身就是目的。他们完全是为读而读,为研习而研习,因而也就废掉了对成就感的希求,淡忘了时间的流逝,学习,倒真的成了一种与功利完全脱钩的行为。
不过,会不会也有不少人,被达夫·约米弄得烦躁不安的?毕竟每天要读的东西是不可选的,而学习成了一种压迫个人意志的义务。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利与弊。有严格执行的宗教,就会有不堪其扰下的脱教与叛教,每一天,都会有很多犹太人,在虔敬和解脱这两种力量之间被拉来扯去。这也是一个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生活在他们的文化里,一个人实在是太容易体会到周而复始的运动,体会到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转化了。他们看起来个个都成熟稳重,或许也同这一点有关吧。
犹太人启蒙思想
文:贺雄飞
中国有很多地方的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包括温州人、宁波人、潮汕人,甚至是客家人,核心一点就是因为他们会赚钱。今天早上我看到微信介绍广东有一个人搞了一个所谓的中国犹太商学院,帮助别人3年赚了5000万,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只有1800万人口,但是却控制了世界80%的财富。我觉得这是一种对犹太智慧的曲解和误导。对于犹太人来说,发了财并没有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拥有知识和智慧,文化和智力的寿命比金钱更长。他们伟大的理想是什么呢?就是要修复残缺而不完美的世界。
犹太文明的核心在于追求智慧
讲犹太人,核心放在财富上,这是一种误解。如果从哲学而不是从神学的角度来说,犹太人创造了上帝,创造了“摩西十诫”,创造了律法和法律,由信仰上帝到信仰真理、再到信仰法律,上帝、真理、法律,这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完整转换。财富对于犹太人来说只是工具和手段,只是附加值和副产品,从来不是最主要的。犹太人的发明和创造很多,包括大家现在喜欢穿的牛仔裤、女性穿的内衣,包括我们吃的避孕药、“伟哥”,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小儿麻痹疫苗,照相技术等等。犹太人中被视为真正聪明人的是科学上有所发现、技术上有所发明、思想和艺术上有所创造的人,而不仅仅是有钱人。犹太人的价值观中,地位身份最高的首先是拉比,然后是学者、律师、医生、法官、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最后才是商人。这是犹太人的价值观,其实也是犹太人的启蒙思想。
希特勒为何屠杀犹太人?
人们常问我,既然你说犹太人这么聪明、这么牛,怎么好久连一个国家都没有?为什么希特勒要屠杀犹太人?关于这个方面的书很多,南京大学徐新教授专门写过一本书《反犹主义解析》。徐新教授认为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有四大原因。首先就是宗教原因,中世纪主流反犹的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看来,正是犹太人犹出卖了耶稣基督,但是殊不知基督教的两位创始人耶稣基督本人和保罗都是犹太人。
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原因,因为在法西斯、纳粹党出现的时候,世界上兴起了一股共产主义潮流。共产主义思潮的核心领袖是马克思、拉萨尔、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实都是跟犹太人有关系的。当时搞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理论家有324位,其中有96位就是犹太人,而主要的领袖人物都是犹太人。苏联24个政治局常委,就有16个有犹太血统。希特勒痛恨这些人,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幽灵”,要想统治全世界首先就要消灭共产主义和犹太-布尔什维克。
第三个是经济原因。犹太人在十七至十八世纪的时候,在经济领域已经崛起,欧洲银行业的30%-40%都是掌握在犹太人手里,希特勒为了掠夺财富要反犹。另外,一战以后,欧洲的经济衰落,失业率很高,犹太人成了希特勒德国推卸责任的替罪羊。
还有就是文化原因。二战前后,波兰、奥地利、匈牙利等这些国家的医生、律师、法官、教授,有百分之四五十都是犹太人。其他民族的人要想就业,就必须排队等犹太人退休以后才能实现理想。
犹太智慧和信仰的底座
犹太智慧和信仰的底座是两部经典:《托拉》和《塔木德》。其实犹太人的经典不止两部,他们的智慧被分为四个档次,首先就是《托拉》。《托拉》其实就是《圣经》的《旧约》。犹太-基督教的传统是,没有《旧约》和《圣经》,就没有信仰、上帝和耶和华,这是信仰的基础。第二个档次是《密释纳》,这是犹太人的“生活圣经”。第三个档次就是《塔木德》,现在市场上的所谓《塔木德》写的都是关于怎么赚钱的,而真正的《塔木德》并不是关于赚钱的书,它是研究犹太人的思维传统,教你怎么想问题的书。犹太人为什么那么聪明呢?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特点,首先是有信仰,第二是追寻智慧,第三是会想问题。会想问题,是犹太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
犹太人学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预防危机。犹太人认为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就是一头驴。上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要获得智慧,知识+能力=智慧。一个人走向社会找工作只是第一步,紧接着要创业和成家立业、生孩子,如果你只有文凭、只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话,这些问题能够处理吗?犹太人说发了财并没有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拥有知识和智慧。所以我提出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
犹太人说“学者应该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塔木德》说:“宁可变卖所有的财产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丧失一切也无所谓;如果父亲和教师两个人同时坐牢,当儿子的首先应该保释教师;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可以取代他。一个国王死了,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取代他。”犹太“三圣”就是学院、医院和法院。正如犹太法学家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关于医生职业道德,《塔木德》也是有规定的。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哲学家生病了,找医生看病,医生看了之后说你完蛋了,回家祷告去吧。一年之后这个哲学家没有死,在马路上遇到了医生,医生很奇怪,问道:“你怎么没有死啊?”哲学家回答说:“是啊,我到地狱走了一趟,在地狱遇到了魔鬼,魔鬼对我说,‘我要让所有的医生都下地狱’,但是您不要害怕,我跟魔鬼说了你不是医生。”犹太人认为什么都可以堕落,但是学院、医院和法院不能堕落,教堂不能堕落。
犹太信仰的四大基石
犹太信仰的四大基石是: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
第一,仪式。法院有仪式、学校有仪式、教堂有仪式。没有仪式就意味着堕落。教堂、学院、医院、法院都应该有传统。法院有权威、医院有权威、学院有权威、教堂有权威。法律有普遍性,教育有普遍性,这些都是共享的。犹太人通过安息日、成年礼、赎罪日来维护自己的仪式,目的就是为了过神圣而有节制的生活。犹太人在过节的时候都要吹羊角号,告诉人们,“人是不完美的,要赎罪、忏悔、祷告”,一味顺从欲望放纵自己就等于堕落。
第二,传统。学习是一种信仰,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认识上帝是智慧的开端,问号代表一切。在犹太人的传统里,将来每一个人如果走向天堂,天使会站在天堂的门口问你,今天你努力学习了吗?你认真思考了吗?你勤奋工作了吗?你参与教育后代的活动了吗?你诚实做生意了吗?只有回答了这几个问题的人,才可以拿到天堂的钥匙。
第三,权威。爱因斯坦说他一辈子反对权威,不幸的是他自己也成为权威。犹太人的传统就是反对偶像派崇拜,而中国现在是崇拜名人、歌星和有钱人。犹太知识分子敢于向权力说真话。犹太人认为如果世界上所有人想法都一致,就不正常了,和谐的基础是不和谐,只有所有人都保持自己的个性,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大家要做的就是互相尊重和理解,让不和谐存在,大家彼此理解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和谐,而不是消除异端,让所有人保持一种思想,这是不正常的。
第四,普遍性。犹太人认为要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玩忽职守。犹太人认为知识是甜蜜的,犹太小孩上学第一天要由家族德高望重的人送到学校,老师给孩子发一块白板,上面涂着蜂蜜,老师带着孩子们读圣经,然后让孩子们舔蜂蜜,告诉孩子们知识是甜蜜的。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的无知,只有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会变得真正有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有了思想,还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光有理论没有实践,读死书的人是一头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