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动力学4R4P数字化时间冲突管理模型分类》
(一)传统时间管理理论(参考书籍《高效人士的七大习惯》)
1. 时间管理四象限简述
以时间为轴去衡量事情的轻重缓急。
第一象限——
这个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这一类的事情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要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它表现为重大项目的谈判,重要的会议工作等。
第二象限——
这二象限不同于第一象限,这一象限的事件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建立维护,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未雨绸缪是对第二象限事件管理的形象描述。生活工作中好多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在事件出现之前做好准备,这就是制定计划的原因。
第三象限——
第三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紧急但并不重要,因此这一象限的事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很多人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紧急的事情都显得重要,实际上,像无谓的电话、附和别人期望的事、打麻将三缺一等事件都并不重要。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为它紧急,就会占据人们的很多宝贵时间。
第四象限——
第四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琐碎的杂事,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没有任何的重要性,这种事件与时间的结合纯粹是在扼杀时间,是在浪费生命。发呆、上网、闲聊、游逛,这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的生活方式。
2. 时间管理四象限弊端:
由于未对“重要”和“紧急”进行明确的定义,因而很难用这个工具对事情进行分类,运用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
(二)4R4P数字化时间冲突管理模型
4R4P时间管理按照事件的4R属性进行分类: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a,点式工作族群
必须做的点式集合:{事件属性(-1,0),时间属性(-1,0)}
例子:上班打卡、会议出勤签到…
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人机操作中此类工作较多,人与人沟通中此类工作较少。总得来说,此类工作在管理中不宜太多。
b,线式工作族群
努力做的线性工作集合:{事件属性(0~N),时间属性(0~N)}
例子:比如,写一篇1000字报告。不安排员工做的时间,员工可以在任何一天内的时间内30-50分钟完成。
以工作质量或工作内容为考核依据,需要N值,告诉我们工作的整体性,如办公、车间、检验、维修(大修、中修、小修)等。
c,段式工作族群
必须+努力的点线工作集合:{事件属性(-1,0,0~N),时间属性(-1,0,0~N)}
例子:比如培训或考试。安排员工下午1:00-2:00完成的时间段,企业不会允许员工可以在任何一天内的一个小时完成。
d,面上问题族群
必须+努力的点线复数工作集合:{事件属性(-1,0,0~N),时间属性{(-1,0),(0~N),(-1,0,0~N)}}
例子:比如完成一个大项目。时间周期可能会无法准确判断,也许1个月,也许两个月完成。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点式、线式、段式的复合时间管理安排。
四类工作常常混淆的现象:
1. 营销员以拜访客户(b类)为借口不参加晨会(a类),觉得自己业绩很好(b类),业绩已经心知肚明便不需要做报告(a类)。
2. 有的员工每天只做b类线式工作,整体一条线,却忽略了边际递减效应,最终效率不高。之所以合格率定位99%而不是100%就是因为剩下的1%的合格率会使成本大幅升高。因此,我们只需抓住一天中最核心的事情即可!
工作分类表:
分类 | | 特征值 | 对于传统时间管理象限 |
A. | | -1 | 紧急不重要 |
B. | | 0~N | 重要不紧急 |
C. | A+B | (-1,0)+(0~N) | 紧急重要 |
D. | A+B+C | (-1,0,0~N) | 不紧急不重要(隐性重要,显性不重要) |
D类工作对管理者尤为重要。